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内容

低压电器行业“三足鼎立” 竞争加剧趋势不可避免

[宁波电工电气协会]发表于 2013-09-18 09:53:30 阅读次数:0

低压电器行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三足鼎立”的态势已持续多年。国际知名电气企业悉数进入中国,在占据高端市场的同时,也逐渐开始往中低端市场发展。与此同时,国内企业的高端产品也不断地往国外渗透。业内人士指出,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之间的市场相互渗透将是未来趋势,行业的竞争格局正在加剧。 
如今,中低档产品占据了国内市场的大多数,但并不能持续。凭借一款产品一统天下的局面已不再,电气企业利润空间变窄。变局之中,企业自身也在谋变,不再单纯依靠设计院来设计产品,而是更加关注细分市场的需求,自主创新新产品、新技术。现在迎来的智能电网的建设,开发适合终端市场的低压电器产品,则是给所有企业提出的挑战。 
结构需调整 
低压电器是一种能根据外界的信号和要求,手动或自动地接通、断开电路,实现对电路或非电对象的切换、控制、保护、检测、变换和调节的元件或设备。低压电器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在工业、农业、交通、国防以及人们用电中,大多数采用低压供电。 
根据中国电器工业协会通用低压电器分会提供的数据,2012年低压电器行业销售收入610亿元,利润总额44亿元。其中,万能式断路器销量90万台;塑壳断路器(含漏电)销量4630万台;小型断路器(含漏电)销量8.8亿极;交流接触器1.05亿台;刀开关销量1350万台。 
数据亦显示,国内生产企业普遍规模偏小,大部分重复生产中、低档次产品。按照产值计算,第一代产品市场占有率为15%,第二代产品市场占有率为45%,第三代产品市场占有率为40%。 
简单来讲,第一代产品和第二代产品体积大、耗材多、节能指标低,利润微薄,而第三代产品在众多场合不能满足需求,也存在过电流短延时保护不完备等问题。国内对高档低压电器的需求仍依靠进口,国产高档低压电器除个别产品与国外同类产品平分秋色外,可以说高档产品市场占有率仍较低。业内人士指出,开发第四代的低压电器产品已是当务之急。
然而形势并不乐观。目前来看,外资企业研发能力、设计能力和管理能力较强,国内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销售渠道强,产品质量、设计研发能力仍有待加强。低压电器产品属于综合性、技术密集型专业,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均能诞生新一代产品,但是需要大量投入。国外优秀企业的研发投入可占据总销售额的7%,国内行业平均投入只有1%~2%,优秀企业最多也仅能达到3%。 
因此,国内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将处于不利地位,受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财务成本上升、人员工资提高等影响,产品利润的空间被压缩。曾对行业发展起重大作用的DW45万能式断路器,利润如今也明显下降。 
智能化趋势 
穷则思变。业内人士指出,电器行业过去由研究所牵头来联合设计新产品的这种全行业生产模式将打破,企业开始自主研发差异化产品。据记者了解,考虑如设计院、供电、冶金、化工、油田等企业的实际需求,某设计院提出,需要一种只需漏电报警而不需断电的漏电断路器,断电后会不便于消防处理,相关企业便研发出该产品。此外,一些企业尝试和知名设计企业合作,以期摆脱低端难题,提高产品的品牌价值。
2012年,智能电网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被列入多项“十二五”规划。未来几年将是智能电网建设的主要时期,智能电网及成套设备、智能配电、控制系统将迎来黄金期,但是在智能电网建设进程中,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及设计部门倾向于外资品牌,国内垄断行业也直接参与低压电器制造。加上电网由众多电器组成,电网要智能化,得先实现电器智能化,低压电器智能化是未来发展方向,但对低压电器系统集成和整体解决方案提出更高要求。这是因为低压电器行业在向光伏发电逆变器、新能源控制与保护系统、分布式能源、储能设备、直流开关电器设备等领域扩展。 
这些都对国内民营电器企业的市场竞争不利。低压电器智能化要求应用智能制造技术和装备,建立包括关键部件自动生产线、低压电器自动检测线、低压电器自动装备线等。现在,价格战和渠道战愈演愈烈,已经恶化了市场环境。民营企业若不加大研发投入,不加大基础共性技术研究,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将失去市场竞争能力,无法在巨大的市场空间立足。
随着新技术的出现,以高性能、智能化、高分断、可通信、小型化、模块化、节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新一代智能化低压电器将成为市场主流产品,中高端低压电器市场份额也将进一步扩大。智能电网的建设浪潮,对缺钱自主创新能力的民营企业来说,既是转型升级的机遇,也是市场压力。
专家建议,企业转型需根据自身特点找准突破口,成为某一、二类产品的专业化生产商,逐步向中高端产品发展,摆脱产品同质化的局面。具体可从细分市场去寻找切入点,如做专业断路器专业制造商、工控电器专业制造商、终端电器专业制造商、漏电电器专业制造商。 

                                                                       来源:工业电器网
【宁波电工电气门户转载 宁波电工电气协会 [新闻]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