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内容

变压器企业走出国门需加练内功

[宁波电工电气协会]发表于 2012-12-26 09:13:12 阅读次数:0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

    如何在保证质量和控制成本的前提下降低产品的损耗,开发使用绿色环保节能降耗的变压器产品,是电力设备生产者与用户方最关心的共同问题。”西安西电变压器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西电西变”)副总经理汪德华近日接受记者专访时说。

    《中国电力报》:目前来看,我国变压器行业的整体发展状况是怎样?遇到哪些瓶颈?

    汪德华:目前我国输变电设备制造业经过高速发展和激烈竞争,产能已严重过剩,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应该说产能过剩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对企业生存是非常大的挑战,做不好会被淘汰;另一方面对变压器行业发展也不全是件坏事,产能过剩可以进一步促进产业竞争、创新和发展。近年来,西电西变对技术创新与发展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力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一方面抓技术创新,另一方面抓管理提升。从技术角度来看,在控制产品成本的前提下,大力提高产品的性能和品质是提高竞争力最有效的措施。

    变压器市场产品竞争主要是两个方面,从用户角度看是产品的性能、质量,从产业角度看是控制成本,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目前用户对变压器损耗等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因为电力公司肯定要控制运行成本,这就要求输变电设备的损耗越低越好;另外,降低产品单位损耗的同时产品的成本往往要提高。

    《中国电力报》:目前,我国在变压器的节能降耗方面发展情况如何?西电西变在节能变压器方面有怎样的考虑? 

    汪德华:近年来,全世界范围能源行业对控制成本的要求都在增加,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今后在能耗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变压器节能降耗应该是一个大趋势。总体来说,中国的变压器制造企业在节能变压器的研发方面是走在国际前列。无论是政府还是变压器制造企业都愈加重视起来。

    近年来,西电集团十分重视节能变压器产品的开发,大力推广非晶合金节能型配电变压器在全国范围内的使用。

    采用非晶合金的大型变压器产品尚处在研究阶段,遇到的问题主要是非晶合铁心材料成本还比较高,一些制造工艺有待改进。同时,西电西变也在产品成本控制方面下大力气,大力开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在节能变压器上应用的研究工作。

    《中国电力报》:未来我国变压器行业在市场与技术方面会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西电西变将如何应对?

    汪德华:中国变压器行业面临首要问题仍是市场开拓问题,努力开发国内市场的同时,要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中国变压器企业要走出国门,仍然需要练好内功,在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以及控制成本方面下功夫。

    中国变压器企业要开拓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市场,首先变压器产品要适应这些国家的标准和相关的法规的要求。实际上,西电西变在变压器产品的国际市场开发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碰到许多比想象中更复杂的问题。比如欧美国家除采用IEEE、IEC等国际通用技术标准外,还会采用地域性的技术标准或法规,对变压器可靠性和环保方面的要求更高。为此,西电西变开展了针对海外市场的技术标准和市场准入方面的调研工作,开发了适应欧美发达国家标准、特殊环境要求的低损耗、低噪音、可靠性环保型电力变压器产品,并在改变销售模式、提高售后服务质量、品牌推广等方面开展一系列工作,为顺利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 

    《中国电力报》:西电西变未来发展行将做出怎样的战略考虑?

    汪德华:西电西变在未来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上继续坚持走“以人为本、科技兴企”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依托西电电气强大的变压器产业平台,以技术创新为主体,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由“做大”到“做强”的转变,由“制造”到“创造”的转变。

    具体来讲,紧跟国内外输变电市场,利用变压器产业平台强大的技术实力和齐全的产品规格,着力发展市场竞争力强的品牌产品,重点研发适应市场发展的朝阳产品,技术含量高的特种产品,如特高压变压器、高电压大容量现场组装变压器、高可靠性节能变压器、智能电网用变压器、高铁工程用牵引变压器等。充分利用西电西变在特高交直流压变压器产品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影响力,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借鉴和应用国内外先进技术,通过科研和技术创新,研究气体变压器、超导变压器、植物油变压器,大型非晶合金变压器,进行技术储备,掌握高端技术,占领国际变压器技术的至高点。同时,向变压器行业的上游产品发展,完善平台内企业链的配套能力,如套管、绝缘件、冷却设备、控制保护设备等,为关键材料、核心部件的自主设计和制造提供保障,打破国外企业的技术壁垒,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来源:中国工业电器网
【宁波电工电气门户转载 宁波电工电气协会 [新闻]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