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强智能电网为美丽中国“增色”
[宁波电工电气协会]发表于 2012-12-19 09:14:43 阅读次数:0 次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同样重要的工作。电网是国家能源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能源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建设“美丽中国”,离不开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的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与支持。
放眼世界,能源资源成为各国争夺的焦点,气候变化成为全球性课题,新能源、环保产业正成为各国纷纷抢占的战略新兴产业制高点。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国情不会改变,非可再生资源储量和可开发量不断减少的趋势也不会改变。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制约作用越来越大,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可持续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十八大报告因此提出,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这是对能源行业、特别是电力行业的新的明确要求,对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转变有着重大意义。
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就是要改变传统的以“西煤东运”和“北煤南运”为主的能源输送格局,构筑“输煤输电并举”的国家能源综合运输体系。我国能源资源的分布和能源的需求是逆向的,能源资源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北部,能源消费重心在东部和中南地区。产煤中心与负荷中心的距离较远,一次能源的分布与能源需求存在明显的不一致性。这就要求把能源资源就地转变为电力,通过特高压远距离输送,实现全国范围的优化配置。
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就是要进一步提高能源输送的效率和效益,着力降低损耗,提供“节能”这一石油、煤炭、水能、核能四种主要能源以外的“第五种能源”。能源的节约要从生产、运输、转换和使用多个方面进行考虑。煤炭的远距离运输涉及多次公路—铁路、铁路—水路、公路—水路联运,中转节点较多,能耗比率较高。与之相比,特高压输电技术具有输送距离远、容量大、损耗低、效率高的特点。国家电网公司第一个特高压交流工程和特高压直流工程分别于2009年和2010年投运,已分别安全运行近四年时间和两年半的时间。从国家电监会电力可靠性管理中心发布的数据看,特高压输电工程的可靠性是较高的,经受住了雷雨、雨雪、冰冻、雷击等恶劣自然条件和各种运行方式的考验。与常规输电相比,特高压输电损耗更小;与交通线路相比,特高压输电的土地利用率更高。输电“高速路”,节能“绿走廊”,特高压输电工程不仅输送了高效的电能,更输送了“节能”这一“第五种能源”。
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就是要大力开发清洁能源,有效输送和消纳清洁能源,建设更加经济、高效、可靠、环保的坚强智能电网。我国是世界上风电发展最快的国家,风电资源几乎取之不尽;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同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指出,到2015年,我国风电装机将突破1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2100万千瓦以上。风电和太阳能资源集中在北部和西北部,而这些地方往往经济欠发达,自身无法消纳如此大规模的能源。这就需要通过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有效地将清洁能源远距离输送到几千公里之外,并实现智能、高效利用。
协调推进,才不顾此失彼;统筹兼顾,方能攻坚克难。要保障能源的可持续供应,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确保国家能源安全,提高能源供给系统整体可靠性,就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大描绘的新蓝图和提出的新要求,坚持走增进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快推进特高压工程建设,逐步构建生态电网科学发展的新格局;坚持统筹协调、环境友好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强运煤输电互补,实现各种运输体系效用最大化,构建国家能源综合运输体系,实现能源、电力事业的科学发展。
来源:中国工业电器网
放眼世界,能源资源成为各国争夺的焦点,气候变化成为全球性课题,新能源、环保产业正成为各国纷纷抢占的战略新兴产业制高点。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国情不会改变,非可再生资源储量和可开发量不断减少的趋势也不会改变。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制约作用越来越大,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可持续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十八大报告因此提出,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这是对能源行业、特别是电力行业的新的明确要求,对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转变有着重大意义。
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就是要改变传统的以“西煤东运”和“北煤南运”为主的能源输送格局,构筑“输煤输电并举”的国家能源综合运输体系。我国能源资源的分布和能源的需求是逆向的,能源资源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北部,能源消费重心在东部和中南地区。产煤中心与负荷中心的距离较远,一次能源的分布与能源需求存在明显的不一致性。这就要求把能源资源就地转变为电力,通过特高压远距离输送,实现全国范围的优化配置。
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就是要进一步提高能源输送的效率和效益,着力降低损耗,提供“节能”这一石油、煤炭、水能、核能四种主要能源以外的“第五种能源”。能源的节约要从生产、运输、转换和使用多个方面进行考虑。煤炭的远距离运输涉及多次公路—铁路、铁路—水路、公路—水路联运,中转节点较多,能耗比率较高。与之相比,特高压输电技术具有输送距离远、容量大、损耗低、效率高的特点。国家电网公司第一个特高压交流工程和特高压直流工程分别于2009年和2010年投运,已分别安全运行近四年时间和两年半的时间。从国家电监会电力可靠性管理中心发布的数据看,特高压输电工程的可靠性是较高的,经受住了雷雨、雨雪、冰冻、雷击等恶劣自然条件和各种运行方式的考验。与常规输电相比,特高压输电损耗更小;与交通线路相比,特高压输电的土地利用率更高。输电“高速路”,节能“绿走廊”,特高压输电工程不仅输送了高效的电能,更输送了“节能”这一“第五种能源”。
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就是要大力开发清洁能源,有效输送和消纳清洁能源,建设更加经济、高效、可靠、环保的坚强智能电网。我国是世界上风电发展最快的国家,风电资源几乎取之不尽;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同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指出,到2015年,我国风电装机将突破1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2100万千瓦以上。风电和太阳能资源集中在北部和西北部,而这些地方往往经济欠发达,自身无法消纳如此大规模的能源。这就需要通过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有效地将清洁能源远距离输送到几千公里之外,并实现智能、高效利用。
协调推进,才不顾此失彼;统筹兼顾,方能攻坚克难。要保障能源的可持续供应,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确保国家能源安全,提高能源供给系统整体可靠性,就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大描绘的新蓝图和提出的新要求,坚持走增进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快推进特高压工程建设,逐步构建生态电网科学发展的新格局;坚持统筹协调、环境友好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强运煤输电互补,实现各种运输体系效用最大化,构建国家能源综合运输体系,实现能源、电力事业的科学发展。
来源:中国工业电器网
【宁波电工电气门户转载 宁波电工电气协会 [新闻]信息】
其他新闻
- 2024-09-26专家企业行 助力解难题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专家走进宁波电气企业开展决策咨询
- 2024-09-26第六届中国(宁波)输配电产业创新与高质量发展大会顺利举办
- 2022-09-05“双碳”目标下新型电力系统如何构建?中外专家学者、能源企业代表等建言献策
- 2022-08-17国网上海电力多措并举保障申城高温期间可靠供电
- 2022-08-16国网浙江电力成立电网基建安全质量管控中心
最新发布
- 2024-09-26 专家企业行 助力解难题 ...
- 2024-09-26 第六届中国(宁波)输配电产...
- 2022-09-05 “双碳”目标下新型电力系统...
- 2022-08-17 国网上海电力多措并举保障申...
- 2022-08-16 国网浙江电力成立电网基建安...
- 2022-06-14 浙江宁波供电公司持续强化作...
最新留言
- 2024-12-06 关于开展2024年度宁波市电工...
- 2024-12-06 关于召开三届四次会员大会暨2...
- 2024-12-06 转发关于开展2024年度宁波市...
- 2024-12-06 关于组织赴上海参观第三十一...
- 2024-10-08 关于组织参加宁波市紧缺工种...
- 2024-09-19 转发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度宁...